大兴安岭地区是中国乃至亚洲生物多样性的中心之一。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的植被以原始兴安落叶松林为主,是欧亚大陆泰加林带东西伯利亚泰加林在中国境内的延伸部分,具有极强的地理地带性,其森林植被依然保存着原始自然状态,是中国目前尚未进行生产性采伐且保存最完好、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原始林区。其位于大兴安岭山脊的最北端,额尔古纳河下游,由奇乾、乌玛、永安山3个未开发林业局组成,东西宽约120公里,南北长约140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0°01′20″~121°48′37″,北纬52°01′42″~53°20′00″。四界范围:南与莫尔道嘎林业局、满归林业局接壤;西、北以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为界;东与黑龙江省漠河市毗邻。该原始林区是松嫩平原、呼伦贝尔草原、东北粮食主产区的天然生态屏障,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汇碳释氧、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气体总量、减缓气候变暖方面等发面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对于大兴安岭植被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内蒙古满归贝尔茨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绝大部分尚未开发,仍保持原始生态环境。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目前,昆虫种类零记录。
为进一步加强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生态保护发展,内蒙古农业大学作为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雷击火和边境火防控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参与了创新联盟在北部原始林区开展的一系列研讨会和“产学研”融合发展试验活动。
2022年7月2日-4日上午,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昆虫多样性调查项目野外昆虫采集工作正式启动,内蒙古森工集团公司、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创新联盟全力支持本次昆虫调查工作的开展。林区内布设马氏网由我院教授史丽、研究生王志威和马锐,以及林区工作人员王彦伟等共同完成。
本次调查项目以昆虫分类、生物多样性、群落生态、DNA条形码技术相结合,开展双翅目昆虫多样性研究,明确双翅目昆虫科、属、种数,弥补生态缺项;通过双翅目昆虫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分析,明确不同植被类型中的优势双翅目类群,阐明植被类型与双翅目昆虫多样性的关系;对比分析未过火原始林和火烧迹地的双翅目昆虫多样性和植物组成,揭示火对双翅目昆虫及其生境的影响;比较不同年份火烧迹地双翅目昆虫多样性和植物组成的差异,探明火烧迹地双翅目昆虫多样性和植被恢复的关系,揭示双翅目昆虫在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本项研究成果,一方面获取了丰富的昆虫多样性信息,有益于原始林区生态系统的监测、预警,具有显著的生态价值,另一方面为火灾后小蠹、天牛等害虫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天敌保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期待在这个朴实小镇的夏天里,大家都能收获满满。在这里,不仅有我们的校友,还有很多给予工作支持和帮助的当地居民。林区现有的工作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需求,诚邀有识之士,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