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前沿学术研讨会(瓦赫宁根大学专场)在呼和浩特成功举办:共探绿色农业新图景
2025年7月27日至30日,内蒙古呼和浩特迎来了一场农业科学领域的学术盛会。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主办的“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前沿学术研讨会(瓦赫宁根大学专场)”在此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北京农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十余家顶尖科研院所和高校的3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塞外青城,共同探讨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的前沿科学。
研讨会由内蒙古农业大学赵君教授主持,介绍了参会人员基本情况,所有参会人员均具有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学习、访问或工作等经历,学术造诣高,学术研究成果突出。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周洪友院长致开幕词,他指出:“在耕地资源约束趋紧、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揭示植物与微生物互作机制,已成为突破农业生产瓶颈的关键路径;掌握其互作密码,对实现减药减肥、提升作物抗逆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随后,植物保护学科助理李艳艳副教授对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科的基本情况和近几年的发展做了介绍。
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杜羽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的张钊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的朱峰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李烨华研究员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林啸研究员分别就马铃薯广谱抗病相关基因的挖掘、月季灰霉病抗性研究、植物介导地上地下互作机制、由JA-SA互作介导的植物对多重虫害的弹性防御机制以及马铃薯晚疫病-抗病基因挖掘和分子互作机制研究等前沿课题作了精彩报告。
会后,与会人员前往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科研示范基地,实地考察了向日葵、马铃薯、燕麦等作物的生产种植情况,深入交流了微生物技术在提升作物抗逆性、实现减药减肥及促进可持续农业中的应用前景。本次研讨会为深化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研究、推动科技成果服务北方农业生产搭建了重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