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疆冷凉地区,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北跨距1700多公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目前共有耕地1.04亿亩,年降水有200~300 mm,日照2574 h,年均气温8℃,适于多种作物特别是一些适宜于冷凉地区作物的生长,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作物主要有马铃薯、向日葵、燕麦、荞麦以及谷子等小杂粮。
针对我区特色作物生产中存在的病虫草害造成严重损失的现状,以及化学农药长期大量不合理的使用而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和生态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寒旱区作物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足于内蒙古地区农业生产的需求,响应国家提出减肥减药的“双减”方针,筛选和培育适于内蒙古寒旱区生长的特色作物的抗病(虫)或耐病(虫)品种,明确特色作物重要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研究特色作物的病虫草害的防控技术,特别是针对土传病害开展微生态调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从而为提出针对不同的特色作物重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奠定基础。这些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也是食品安全,人类健康,保护环境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内蒙古寒旱区作物保护工程技术中心自成立至今,承担完成各类科技课题30余项,总经费1100余万元。研究团队中有2人入选内蒙古321人才;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8项;申报发明专利12项,获批8项;制定地方标准8项。
此外,本中心团队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引智项目4项,共邀请国际专家23人次来华合作交流。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WUR),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华盛顿州立大学,法国农科院Toulous分院,塞尔维亚农科院和诺维萨德大学,罗马尼亚农科院,印度油料作物所以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方荣祥院士团队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同时,还派送年轻教师4人次以及6位博士研究生到美国,加拿大等植物保护领域著名的实验室进行学习和博士生的联合培养。2019年本中心团队作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主要参加团队申报并获批了科技部内蒙古农业大学国家引才引智基地。
中心主要目标
1、建立我国最大的马铃薯、向日葵和燕麦病害的菌株资源库
2、内蒙古寒旱区作物病虫草害植保数据平台的建立
3、明确内蒙古寒旱区特色作物重要的病虫草害的发生流行规律
4、提出内蒙古寒旱区特色作物重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并进行示范。
5、为寒旱区作物抗病育种搭建一个快速鉴定育种材料抗性水平的平台
6.针对寒旱区特色作物的不同病害,挖掘和开发微生物杀菌剂和共生菌(AMF)的菌株资源,并完善微生态制剂的大规模发酵工艺和菌剂制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