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聚焦同学所需,切实为同学们办实事、解难题,践行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准备阶段,更好的帮助同学们解决备赛过程中的疑惑。2025年3月3日晚,以“挑战新征程,创新新青春”为主题的青年成长论坛活动在南教圆满举行。

活动中,主持人贾晓宇同学介绍了两项竞赛的重要意义及我院历年成果,引发同学们浓厚兴趣。随后,吴晓萱、孟彻和孙思琪三位同学依次登台分享经验。

吴晓萱同学深入解读了“创新大赛”和“挑战杯”。“创新大赛”由教育部等多部委主办,参赛项目需围绕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医科等领域展开 ,涵盖创意组、初创组等多个组别,鼓励学生展现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挑战杯”分“大挑”(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小挑”(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由共青团中央等主办。“大挑”作品包括科研成果、社会调查报告等,“小挑”则注重商业计划书撰写。对于今年“挑战杯”参赛,吴晓萱同学强调要精准把握作品类别要求,如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等都有不同侧重点。在项目准备中,团队成员的专业互补至关重要,从创意挖掘到项目实施,都要紧密协作。她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从市场需求出发挖掘创意、精心撰写项目计划书以及在现场路演中展现项目亮点的经验,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孟彻同学有着丰富的赛事经历,荣获多项奖学金及竞赛奖项。他从项目成员成长为负责人的过程中,积极学习团队管理知识,依据成员专长合理分工,定期组织交流会议,充分激发团队活力。谈及“挑战杯”和“创新大赛”的转化,孟彻同学强调要深度挖掘项目潜力,以农业项目为例,借助互联网拓展销售渠道、创新服务模式。他还分享了参赛心得,在竞赛中遇到难题时,他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突破困境。这些经历不仅让他专业知识更扎实,还锻炼了组织、沟通能力,让他学会在团队中担当责任,勇敢面对挑战。

孙思琪同学则聚焦项目成员应具备的条件展开分享。她认为,项目成员不仅要掌握资料查找、PPT制作、项目计划书撰写等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表达和答辩能力。在分享如何获得项目时,孙思琪同学介绍了自己参与复合菌肥项目的经历,从前期的市场调研、实验研究,到团队组建和项目推进,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付出努力。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孙思琪同学收获了专业知识的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的增强,还获得了入驻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孵化园的机会,这些成果极大地激励了在场同学。
本次青年成长论坛活动为同学们深入了解“创新大赛”和“挑战杯”提供了宝贵机会,切实为同学们解答备赛中的困难,不断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热情和参赛积极性。相信同学们能在未来竞赛中充分运用所学,勇于创新,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