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本学位点概况:
内蒙古农业大学蔬菜学科创建于1958年,当时的本科专业为“果树蔬菜专业”,1979年分设为蔬菜专业和果树专业,蔬菜学科的奠基人为林维生先生;该学科1982年即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蔬菜学博士授权点,现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和“双一流”建设学科。设有“野生蔬菜种质资源及种质创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设施园艺自治区级工程中心”。
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具备良好的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博导10人,硕导7人。到2020年为止,蔬菜学科已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蔬菜学和园艺学本科生61届共计3400名。培养硕士生36届共计380名。已培养博士生12届43名。目前在读硕士生48名,博士生9名。研究生专用实验室面积3200 m2;3个校内基地。
现有教师16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7名,讲师3名,实验师1名;博士学位14名,硕士学位2名;自治区中青年专家1名,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二层人员2名,自治区“111”人才工程二层人选2名,博士生导师10名,硕士生导师10名,是一支治学严谨、学术思想活跃、理论联系实际、学风正派、业务素质优良的学科队伍。
各研究方向具有明确的学科方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要有老中青结合的团队;各培养方向师资队伍的规模、人才梯队、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要合理;各培养方向均有一定数量和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指导教师(45周岁以下)。
2、学科建设方面:
(1)科研和教学平台建设情况
学科现有内蒙古自治区野生特有蔬菜种质资源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设施园艺工程中心和教育部国家中职培训基地3个研究平台。
(2)科学研究情况
2020年度本学科新增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区域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科技部科技基础调查专项子课题1项,内蒙古科技攻关项目2项,内蒙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内蒙古教育厅高教科研项目1项。获批经费350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2篇,中文核心期刊10篇。发布地方标准2项。
学科成员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技术咨询、培训等技术服务,开展科学普及,传播科学知识,服务农业农村,助力乡村振兴。其中3名教师担任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专家团专家任务。
2020年度招收博士研究生2名,招收硕士研究生23人,其中学硕8人,专硕15人;授予博士学位2名(刘燕,卢玲);授予硕士学位16人,其中学硕8人,专业硕士8人。
(3)人才引进
2020年,引进优秀博士1人。
(4)十三五期间突出成就
2016年至2020年申报并获批了省级工程中心1个;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其他奖项4项。3名老师被聘为呼和浩特科技局科技特派员,切实服务农业一线,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国家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任。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工作管理水平的前提和关键,是形成良好学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贯穿其中。学校自2016年开始利用暑假,以“创新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探索高校服务地方新途径”为主题,组织“百名博士兴安行”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公开选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研究生,学科每年也会根据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参加此项社会实践活动。2020年继续选派研究生参加此项活动。
此外,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选派一名政治理论性强、责任心强、敬业奉献的教师党员作为支部书记兼班主任,选举两名负责任的学生党员作为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同时,成立研究生党员工作服务站,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觉服务。为了让支部成员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学院还组织开展了对支部成员的培训工作,通过经验交流会、党建研究会等不断提高支部成员的理论政策水平。
以研究生科技活动为载体,营造学术氛围。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组织开展各类集体趣味活动,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同学们爱岗敬业,爱专业、爱农业。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极鼓励本学科研究生协同本科生参加此类活动和大赛,提高了研究生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1、课程建设与实施
2020年重新修订了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在学科现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同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进一步优化、完善课程结构体系,改进教学方式,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不断加强学科研究生课程监督和制度管理等建设力度,以不断提升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目前本学位点开设的专业学位课共有9门,其中学位公共课有3门,专业基础课有2门。选修课共设置了4门。专业学位课都有具有正高职称教师主讲,同时配备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年轻教师作为助手。课程建设主要是在一些课程的讲授方式上进行改革,如专业学位课程中的"学科前沿进展"都邀请国内外同行专家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授,每位专家讲授4个学时。
2、导师选拔培训
蔬菜学科积极申报符合条件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坚持在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中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使他们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逐步达到符合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的条件。
每位导师教书育人责任心强,认真履行指导职责。在研究生对导师指导工作评价中满意度高。2020年新增杨忠仁、郭金丽、贺学勤3位博士研究生导师,李晓静1位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学科2020年继续进行每月一次的“园艺学科青年学术论坛”,潘璐、李正南、张磊、张艳芳、李晓艳5老师和张晓艳、杜宪2位博士研究生分别做了学术报告,方便年轻教师间进行交流。另外,本学科硕士论文从2020年开始打破以往校内同行进行论文评审的模式,将研究生毕业论文在国内同行间进行盲审,通过盲审来提高学科研究生的整体研究水平。
3、师德师风建设
专业教学科建设60多年来,通过长期不懈地坚持师德师风建设,塑造了一支扎根边疆、服务地方、勇于奉献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教师队伍。2020年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宗旨,恪守高等教育的五大职责,多措并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推动教学科研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言传身教、立德树人,学院师生当中涌现出很多典范。邀请我校优秀毕业生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先进工作者王红彬与学生沟通互动,让学生学习他们学农爱农、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术训练
全部按照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博士研究生从入校以来就积极参与导师的科学研究工作;积极参加国内外线下线上学术会议,每周一次的seminar活动;特别是其毕业论文都是其导师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因而学术训练效果较好。
本学科开展“园艺学科青年学术论坛”,请三年级的博士研究生和年轻教师同台位学科教师和研究生们做学术报告,积大地调动了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和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另外,本学科硕士论文从2020年开始打破以往校内同行进行论文评审的模式,将研究生毕业论文在国内同行间进行盲审,通过盲审来提高学科研究生的整体研究水平。2020年博士送审的2份博士研究生和3份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全部通过专家盲审。
5、学术交流
2020年共邀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李君明研究院、山西农业大学李亚灵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潘玉朋老师3位专家给本学科的研究生做了专题学术报告。同时,还鼓励本学科的年轻教师和研究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活动,2020年共计有10名教师和10名研究生分别参加国内线下学术交流,所有教师和全部研究生均参加国内外线上学术交流学术会议多次。加强了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为提升本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6、研究生奖助情况
按学校的奖助体系进行。有国家、自治区和社会研究生奖学金。有国家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自治区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学校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2020,蔬菜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级研究生奖学金1名(王东),自治区级研究生奖学金1名(郭嘉华),学校级研究生奖学金9名,共计11名。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1、人才培养
蔬菜学博士点2020年报考人数为3人(含直博生),录取人数为2人(含直博生),直博生录取比例为67%。为保证生源质量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对蔬菜学科的宣传,在指导教师平时上课、实验、实习过程中经常性的给本科生们讲解蔬菜专业的研究内容、工作的领域,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园艺专业的内涵,增强他们对园艺专业的热爱及吸引程度;
(2)加强对园艺专业本科生的考研引导,在一、二年级,特别是三年级的专业课讲解中,积极引导、鼓励本科生们及早树立考研的目标和理想,以及如何准备考研课的学习和提高,使他们及早进入考研的角色,同时结合专业课讲授,使本科生了解本校园艺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吸引他们热爱本校的园艺学科;
(3)鼓励免推研究生报本学科,在硕士研究生过程中,鼓励免推研究生选择本学科,从而保留优秀的研究生生源。
2、教师队伍建设
蔬菜学科先后引进优秀博士人才1人,积极鼓励年轻教师申报各项研究项目,鼓励年轻教师遴选博士生导师。2020年新晋博士生导师3人(杨忠仁、郭金丽、贺学勤),其中教授2名,年龄均为50岁;副教授1名,年龄40岁。新晋硕士生导师1名(李晓静),年龄45岁。
3、科学研究
(2)科学研究情况
2020年度本学科新增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区域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科技部科技基础调查专项子课题1项,内蒙古科技攻关项目2项,内蒙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内蒙古教育厅高教科研项目1项。获批经费350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2篇,中文核心期刊10篇。发布地方标准2项。
学科成员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技术咨询、培训等技术服务,开展科学普及,传播科学知识,服务农业农村,助力乡村振兴。其中3名教师担任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专家团专家任务。
2020年度招收博士研究生2名,招收硕士研究生23人,其中学硕8人,专硕15人;授予博士学位2名(刘燕,卢玲);授予硕士学位16人,其中学硕8人,专业硕士8人。
4、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多名教师如云兴福、郝丽珍、石岭等教授作为内蒙各地科技特派员,深入园艺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服务、示范推广新成果、新技术,累计推广面积420多万亩,引领并推动了当地园艺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效实施。其中,石岭教授获“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刘杰才等7名教授牵头的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团队获科技部通报表扬。同时带领研究生参加生产实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的学农、爱农的职业现身精神和生产实践能力。
5、国际合作交流
在积极鼓励本学科青年教师赴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各国开展学术交流、访学深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的同时,充分发挥本学科留学回国人员多、层次高的优势,进一步加大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等国际知名专家教授的交流合作,开阔视野,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及水平。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在研究生教学与论文研究期间,严格论文的选题与开题报告制度,做到在全学科组范围内开展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会,加强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的监督与审查力度。加强对论文实验研究方案执行、研究进展及研究结果等情况的检查力度,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论文成稿期间,加强对论文写作规范性及论文质量的监督力度,确保论文真实可靠、写作规范、质量过硬。学科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最低要求为中文核心期刊(北大版)。2020年开始,本学科3名硕士学位论文通过凡科论文评审平台进行盲审,一次性盲审通过率达100%以上。
六、持续改进计划
1、存在问题:
本学科与国内领先学科间仍有较大差距,缺乏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平台,研究经费不充足,高新仪器不完备、高端人才紧缺,高水平、标志性、创新性研究成果不足等问题突出,极大地限制了科研水平提升和学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人才差距。我校地处西部偏远地区,经济落后,因此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小,难以吸引区外和国外植保领域的优秀年轻人才。另外,学科带头人年龄老龄化,缺少年轻人的培养,导致了二级学科没有年轻的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因此限制了学科水平的快速提升和发展。目前本学科人才队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正高级职称教师短缺,急待培育或引进能引领本学科各研究方向发展的中青年拔尖人才,以及优秀青年博士人才。
(2)缺少优秀的教学团队。虽然本学科在科学研究方面建立了团队,但是教学团队的建设还比较落后。目前,本科教学的传承性非常差,急需对年轻人进行培养,组建实力强,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急需培育与提升优秀教学科研团队。
(3)标志性成果较少。尽管发表的一定的论文,但是高水平的论文较少,;同时,也缺少国家级的奖励。
(4)硕、博士研究生数量少。
2016-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12名,现有导师10名,0.24人/导师/年,
2020年由于名额有限,3名导师只能拟招生2名博士研究生。
研究生招生数量少,严重影响了学科的发展。
(5)成果多但转化较少的现状急需改进。尽管本学科近年来取得了一些专利和成果,但是真正能转化为生产力专利的较少,大多数科研成果仅仅停留在研究阶段,没有转化为实用技术和产品。
2、持续改进计划:
发展目标为:继续加强基础设施设备条件的建设;3—5年内培养博士生导师2—3名,硕士生导师2—3名;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力争每位青年教师最少有1个主持的科研项目;学科整体的科研经费保持在年平均300万元左右。
保障措施为:积极争取学校和自治区的重点学科建设费的支持;鼓励并组织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培养,及时选拔条件合格者晋升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
(090202)蔬菜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一、学科简介
1958年创办本学科。1982年招收蔬菜学硕士,1996获蔬菜学硕士授权点,2006年获蔬菜学博士授权点,现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已培养硕士生360余名,博士生48名。现有专任教师23人。研究生专用实验室面积3200 m2;3个校内基地。
针对内蒙古高原的气候特点,开展寒旱区蔬菜高产、优质、高效、绿色栽培技术与理论体系研究;抗逆蔬菜生理生态与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化感诱导蔬菜抗病性研究;野生、特色蔬菜种质资源利用与创新研究;蔬菜育种及生物技术研究;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结构、性能和配套越冬栽培技术研究。形成了高寒区蔬菜栽培与生理、蔬菜遗传育种、野生、特色蔬菜种质资源与创新、设施园艺4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应要求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进取、创新、唯实、协同的品德和健康的身心条件。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现代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1.高寒地区蔬菜栽培与生理
针对内蒙古高原的气候特点,开展寒旱区蔬菜高产、优质、高效、绿色栽培技术与理论体系研究;抗逆蔬菜生理生态与分子调控机理研究。
2.蔬菜遗传育种
重点研究蔬菜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及良种繁育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蔬菜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创新及种子产生等。
3.野生蔬菜种质资源与种质创新
研究野生、特色蔬菜生物学特性、抗逆生理生态机制、适应机理保护生物学、种质资源创新及利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4.设施园艺
重点研究北方高寒条件下设施结构类型及应用,设施C02施肥为中心的设施环境调控分子机理;探索设施园艺作物高产稳产的理论基础及高效配套生产技术;开发研究设施新类型、新材料、引进设施栽培新品种。
四、课程设置
蔬菜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性质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讲课 |
实验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开课学院 |
学位课 |
公共课 |
BGG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2 |
32 |
|
2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BGG002 |
第一外国语 |
60 |
60 |
|
2 |
1 |
外语学院 |
GG001 |
学术诚信与科技论文写作 |
16 |
16 |
|
1 |
1 |
外聘教师 |
专业基础课 |
BZYJ226-001 |
蔬菜学研究进展 |
32 |
32 |
|
2 |
1 |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
BZYJ226-002 |
农业生物技术 |
32 |
32 |
|
2 |
1 |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
选修课 |
专业选修课 |
BZYXX226-001 |
蔬菜栽培专题 |
16 |
16 |
|
1 |
1 |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
BZYXX226-002 |
蔬菜遗传育种专题 |
16 |
16 |
|
1 |
1 |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
BZYXX226-003 |
蔬菜生理专题 |
16 |
16 |
|
1 |
1 |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
BZYXX226-004 |
设施蔬菜专题 |
16 |
16 |
|
1 |
1 |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
任选课 |
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跨学科、跨门类课程 |
补修课 |
BBX226-001 |
蔬菜高产栽培原理与实践 |
16 |
16 |
|
0 |
1 |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
BBX226-002 |
蔬菜育种学 |
16 |
16 |
|
0 |
1 |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
BBX226-003 |
设施园艺学 |
16 |
16 |
|
0 |
1 |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